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淒

那麼 就讓一切該發生的 都在瞬間出現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詩 然後 再緩緩地老去

--席慕蓉《抉擇》

劇裡講的是死亡,我看到的是快樂。
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改編自同名小說,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曾讀過譯本。當時這部心靈勵志暢銷書紅遍大街小巷,幾乎是人手一本,就算自己沒讀過也聽人說了一半內容,身為偽文青不得不讀它一讀。我還記得當時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然而這感受不若想像的浪漫,而是,無感。

怎能希冀追求殘酷與黑暗的孤獨一匹狼熱淚滿盈歌頌生命美好這件事;怎能央求一個憤世嫉俗、自以為懷才不遇的假文青熱血地去擁抱生命。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就是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

故事內容說的是原著作者米奇大學畢業後決定成為一個爵士樂家,卻被現實擊垮。16年後,偶然間從電視熱門節目看見亦師亦友的大學教授莫利(Morrie)罹患「漸凍症」,只剩幾個月存活,師生因而重逢。

進入劇場前我擔心已經讀過原著並且對原著無感,在這種情況下觀賞本劇是否會大失所望?然而這便是舞台劇的魅力--特別是這齣劇--藉由表演,深入內心。無論是觀賞者或表演者,進入劇場,就已是正在進行的劇的一份子。我所看的不是戲劇,而是我自己的人生。

卜學亮所飾演的米奇崇拜英雄,強迫自己比任何人都強悍;害怕錯誤因此佯裝什麼都懂;害怕死亡與失去所以選擇逃避。他冷漠、憤怒、在被拒絕之前搶先拒絕全世界。我好能理解米奇,因為我也曾是那個米奇.艾爾邦。

金士傑老師(打從寫部落格以來,我(H)從未用過這尊稱過什麼人,但金士傑實至名歸)所飾演的莫利教授幽默且熱愛生命,明白來日不多也要活得有意義,即使是死後也仍持續付出。

這齣劇關於人生的課題從宣布莫利罹患絕症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儘管他大哭大吼,世界始終平和地持續轉動,小鳥依然歌唱,孩童仍舊玩耍。莫利擁有主宰自己人生的決定權,要悲慘地過,還是好好地過。

「當你學會了死亡,你才懂得如何好好活著。」這算是《最》劇的名言,人誕生後便逐漸走向死亡,所有人也都清楚這點。米奇逃避面對舅舅的死亡,莫利也曾對母親的病痛感到羞恥。然而當時他們都過於年輕,無法理解死亡是何物,因而留下遺憾。
「雖然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與不快樂地活著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莫利想像肩膀停了隻告知死亡日期的鳥,莫利每天都問鳥「是今天嗎?」假如只能活到明天,那麼今天一定會過得不一樣。莫利每天用「今天就是最後一天」的心情去面對每個最後一天,為了讓生命沒有遺憾。

「我已經原諒你了,為何你還不原諒你自己。」透露其實在這16年裡曾單方面找到米奇,並且寫信給他,然而米奇從未讀那些信,米奇為此感到羞愧,並且強烈地為這行徑找尋藉口,企圖逃避所謂的責任與錯誤。然而莫利告訴他「我已經原諒你了,為何你還不原諒你自己。」
這段在我心裡產生了小小的漣漪,「放過自己吧,沒有什麼是你必須要承擔的」。

米奇是個忙碌而且錢賺超多的體育專欄作家,名車一輛換一輛,豪宅一棟接一棟,但這些物質無法滿足他的慾望。他害怕青春的逝去,莫利告訴他逝去的歲月是成長。沒有什麼經歷是白費的,它總會在適當的時機開花結果。
的確如此,就像多年前讀原著譯本時的無感,隨著時間流逝,不需要特別的註解,我已能領略其中大部分意涵。

劇裡講的是死亡,我看到的是快樂。關於人生的課題原著提出相當多看法,藉由劇的演出令人更能理解其中含義。想說的還有很多,關於擁抱、關於愛、關於人生,但這些還是留給想要進劇院觀賞的你吧。一定會有收穫。

米奇擁有一位用生命教導他的人生導師,而我(H)很幸運地也擁有這麼一位導師,她用日常生活告訴我什麼是快樂。是啊,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讓我與你相遇。

 

劇照全由果陀劇場提供。

更多《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請參考:

果陀劇場Facebook粉絲團
果陀劇場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は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